首    页
公司介绍
新闻动态
精品展示
美玉文化
电子杂志
留 言 板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浅论玉雕创作与玉雕艺术唯真

浅论玉雕创作与玉雕艺术唯真

国德

 

摘要: 玉文化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品类, 在世界各类艺术中独树一帜。 作为承载玉文化的玉器, 其诞生依赖于玉雕师的创作, 而玉器本身的文化价值与玉雕创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理清玉雕艺术的价值所在, 认清玉雕艺术的源泉对于玉雕师的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玉雕艺术; 品质; 艺术; 素养

 

玉文化是中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以玉器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 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 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经历了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 玉文化在当下的中国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玉文化之于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其意义价值几何, 究竟是什么在困扰玉雕从业者, 本文笔者将带着这些问题, 探讨一些相关玉文化的认知以及对于玉雕艺术与新时代玉文化的关系。 一来期望总结自我过往玉雕生涯对于玉雕创作的理解, 为接下来的玉雕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二来希望借此与玉雕同仁展开交流, 找出优劣处, 更好地针对性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一、 对于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笔者的经历和玉有着不解之缘。 玉文化在中华大地绵延数千年, 支撑起玉文化发展的玉雕艺术也呈现出了丰富形态。 中国玉雕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玉雕造型。 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和文化载体, 它们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玉雕行业, 玉文化所承载和理应承载的文化内涵存在着普遍的共识: 玉雕的存在是为人服务,要么装饰人们的生活, 要么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孔子在《 论语》 中的“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说的就是古人对于玉文化价值的典型反映。 玉文化承载着中国人的感情寄托, 是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和生命意义的一种理解和一种智慧。 玉器的产生依托于玉雕师制作的各种玉雕产品, 玉雕产品也随着浅论玉雕创作与玉雕艺术唯真时代更迭而不断发展, 经久不衰, 日臻完善。 玉雕师通过创作玉器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的元素, 使得创作出来的玉器本身富有良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 从而让使用玉器的人内心得到积极的审美情趣, 感受到使用玉器带来的精神享受。玉雕师的作品创作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和时代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每个时期的艺术家都会展现出自己的特点。 在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 物欲横流, 人心浮躁, 玉雕艺术在当下的中国以其独一无二的品质和特性承载起慰藉每一个干涸和异化灵魂的使命。 玉石艺术的创作, 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诉说不尽的渊源, 笔者希望通过玉雕吸引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这是一条非常有趣的艺术道路, 这也是一众玉雕人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二、 笔者的玉器创作

认清了玉雕和玉文化的使命和意义, 笔者就有了自己的玉雕价值观和创作观。很早的时候, 笔者就将玉雕的学习方向定在了宗教题材和吉祥寓意题材方向,笔者以和田玉为载体, 通过巧妙的构思利用玉料的天然纹理来创作, 通过作品让观者感悟中国传统玉雕文化的魅力, 进而升华自己。笔者雕创作的方向如下:

1. 佛教文化题材的玉雕创作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就深受国人的爱戴和欢迎。 佛教文化题材的玉雕占据中国玉雕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男戴观音

女戴佛” 成了国人心中朴素的佛教文化审美取向。笔者以和田白玉的纯洁材质为载体, 设计雕琢佛教文化题材, 让玉雕作品本身通过有限之形通达于人

无限精神世界, 与宇宙万物相感应, 用作品让人感

悟佛学的慈悲与博大, 洗涤灵魂

2. 道教文化题材的玉雕创作

除了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也是国人的信仰之一,该类器物主要是通过人们赋予花鸟鱼虫等吉祥的寓意来实现, 表现古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关系,传递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 笔者的玉雕工作室坚持从道教文化、 周易文化等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思想, 雕刻带有花鸟或有吉祥寓意图案的玉雕题材, 来诠释道家“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的哲学思想主张, 试图让玉雕观者重修心养性, 感悟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三、 琢刻玉雕艺术的感悟

当下极速发展的中国, 产生了浮躁的社会氛围,人们开始出现无助、 迷惘、 急功近利等情绪, 急剧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异化之痛。 玉雕师和其他艺术家一样, 尝试以作品为媒介, 通过审美重建心灵, 试图寻回那遗失已久的自由和初心。 常言道“作品亦人品” , 一个玉雕作品的品质就是一个玉雕师自身素养和修为的综合体现。 华夏玉文化研究院江富建教授提炼的玉雕精神内涵是“显现玉雕师生命的真实世界” 。 笔者在聆听了华夏玉文化大讲堂大家讲座之后如醍醐灌顶, 深刻了解到做玉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 做玉也是一种修行。 玉雕创作本质上是美的创作, 它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 美的玉雕作品是玉雕师真实情感充溢的作品, 它需要玉雕师将自己的真实情感、 意志和自由精神沉潜其中。 尼采

指出: “在美学中, 人们是通过对人的感情状态的回溯来经验和规定艺术的, 因为美的生产和享用起于人的感情状态, 并且归属于人的感情状态。 ” 玉雕艺术是美的标志, 也是玉雕师情感完善的真正依凭。 因此, 玉雕作品的创作, 玉雕师必须回到感性、回到直觉和真实, 唯有如此, 玉雕作品的美和玉雕审美才能回归本真。

那么, 怎么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呢? 创作好的作品, 过硬的技术虽必不可少, 但充实艺术的自我修养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入学习, 修炼个人的品德心灵, 更是一个创作者创作好的艺术作品的灵魂与根基。 唯有不断地研习中国玉文化, 提高自我的文化涵养和玉雕技艺,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玉雕艺术才能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作为一名玉雕师, 无论走得多远, 都不能够忘记当初做玉的初衷——做自己想做的东西, 表达自己的思想, 表达真善美。 这既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承诺和忠告, 也是深受老师的影响。 做玉不仅仅是工艺与雕刻技术, 更重要的是创作的思想和对作品负责的态度。 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使得我的作

品取材更加丰富。当一块原材料没有缺陷的时候, 我们往往很难找到灵感, 因为没有缺陷的原材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作品, 是自然创造出来的作品。 而作为玉雕人需要做的, 就是在不完美的材料上进行修饰,让其变得完美, 让玉更具有灵性。 笔者一直用修行的方式琢玉, 在玉雕之路上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不断地为玉石赋予深远的意义和灵魂。笔者从最初对作品创作的热情, 到后来对玉雕创作的痴迷, 再到玉雕创作时求美、 求真过程中阶段性的迷茫与困惑, 直至现在创作时平静的心境,背后是自己眼界开阔、 认知提高的结果。 艺术修养恰如人生的成长, 随着技艺学习的不断完善, 从茫茫云海一样的艺术殿堂到最后可以拨云见日提升境界。

在琢玉的道路上, 笔者始终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玉雕创作时从未放松对自我的要求, 始终对玉雕艺术怀抱敬畏之心, 认真地对待手中每一块或好或坏

的玉石, 在尽可能展现其玉石材质自然美的同时,通过玉雕的琢刻琢磨赋予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核,向人们传递出玉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将传统文化和真善美的哲学意蕴传播给大众。 作为一名玉雕师, 笔者也始终不忘以完善自己的玉雕技艺和弘扬玉文华为己任, 多年来, 不断打破自己创作的固有模式, 一直向着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的富有时代感的创新玉雕新领域进发。

 

参考文献:

[1] 张中 . 直觉与审美自由 [D]. 复旦大学 ,2012.

[2] 江富建 . 玉润砣舞  中国玉雕艺术导论 [M]. 羊城晚报出版

社 ,201 4.

[3] 朱良志 . 曲院风荷 [M]. 中华书局 ,2014.

万方数据

 

 

发布时间:2023/7/1 13:25:38     发布人:caiyuge
郑国德玉雕大师官网 版权归佛山市南海彩裕阁玉器工作室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9123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