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司介绍
新闻动态
精品展示
美玉文化
电子杂志
留 言 板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去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展观赏各代玉器

外国游客观赏玉器展

   昨日,“天地精灵、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展”在汉阳陵博物馆开幕.本次展出的152件精美玉器,上迄远古,下至明清,是各朝代的典型玉器.展出时间为两个月,至11月6日结束.

  汉代流行玉饰

  生前死后玉蝉不离身

  玉的历史在我国有8000年.大致经历神玉(祭祀用,为王独有)、王玉(礼制用)、民玉(民间赏玩时代)三个阶段.本次展览从武汉博物馆馆藏中挑选出了152件玉器,分为“天地圣灵——礼仪用玉”、“巧夺天工——陈设玉器”、“温润秀美——玉佩饰”三部分,正好对应三个阶段.

  一个墨色的玉琮,呈现内圆外方的筒形.武汉博物馆研究员吴力群说,这个是祭神的器物.《周礼》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汉代流行佩戴玉饰,作为辟邪之用.记者看到一只汉代的白玉蝉,长4.5厘米,宽1.9厘米.它扁平蝉形,采用简单的阴刻线刻出蝉首、腹、背、双翼尾等细部轮廓,头部双目外凸,尾端呈三角状.

  吴力群介绍说玉蝉既是生者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生以为佩,死以为含”.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意精神不死,再生复活,而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

  在古代先民的心中,蝉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蝉脱壳之前,生活在污泥浊水中,但化为蝉时,却飞到高树只饮露水.所以古人认为“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对其十分推崇.另一方面,蝉入土生活,出土羽化,所以从汉代以来,用蝉的羽化比喻人的重生.

  到了明代,受绘画的影响,人们喜欢佩戴玉牌.在一块小小玉牌上,镌刻着山水、人物故事和书法、集诗、 书、画于一体,将中国书画的艺术精髓浓缩于方寸之间.

  清朝精雕细琢

  白玉人物船至少耗时6年

  清乾隆时期,则到了玉器的巅峰时代.一件和田玉籽料制成的白玉人物船,立体镂雕,人物众多.只见大小两只船贴在一起,大船船头一位老者摸着胡须,身后一个侍童在摇扇煮茗.中舱一个老家丁依靠栏杆,旁边的舵工正在摇橹,舱顶卧着两只小狗.小船上的人正给大船上的人送鹅.

  “这艘玉船长18.8厘米、宽6.4厘米、高7.5厘米.是一艘官船.”吴力群介绍说那个时代开始流行大块料,宫廷里有专门的造办处,不惜时间不计成本来制作精品玉器.“这个至少要费6到8年才能制成.”

  这个时代另一典型是青玉“苏武牧羊”,画面感十足.只见“苏武”须发斑白,长袍飘身,手持残节,与之相伴的唯有羝羊六只(前后各三只).身后有乾隆的“御詠古玉苏武牧羊”词一首.“北海牧羝返,他山攻玉任.尔时写状貌,此日识忠心.朔漠景如故,冰霜分岂侵.还应笑范蠡 ,可不惭良金.”

  获悉,清代无论民间宫廷都流行玉器,小到笔洗碗筷,种类繁多.这是因为清代几个皇帝喜欢玉而全民流行.而到了清晚期,慈禧喜欢翡翠,从此掀开了追崇翡翠的时代.

发布时间:2013/9/16 11:54:47     发布人:ceci
郑国德玉雕大师官网 版权归佛山市南海彩裕阁玉器工作室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9123302号